菜单

媒体聚焦

深圳特区报|“前海学术沙龙”聚焦党建引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深圳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09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近日,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题的前海学术沙龙在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举行。沙龙研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邀请了全国党建研究会、广东党建所、南方杂志社、深圳市委党校等专家学者围绕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深入研讨,围绕深圳城市基层党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经验广泛交流,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理论创新和深圳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言献策。

  此次沙龙由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深圳市坪山区委党校主办,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政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



前海学术沙龙活动现场

汇集“智慧”——专家齐聚研讨基层治理有效路径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此次前海学术沙龙的召开,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党建引领下如何创新基层治理开展研究讨论、推介优秀案例、汇集智慧力量。

  如何更好做好党建“加法”,赋能基层治理?深化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有哪些路径值得探索?怎样补齐基层韧性治理短板,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此次论坛的专家发言环节由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家喜主持。来自全国党建研究会、广东党建所、南方杂志社、深圳市委党校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

  大家一致认为,进一步探索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要将建强社区党委“组织力”、激活社区“共治力”和数字赋能“智治力”进行有效结合,发挥社区治理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叠加的治理效能。要通过赋权增能强化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增进社区党委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统筹协调能力,巩固社区党委在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扩大参与,鼓励更多的居民和各类社区主体参与治理过程,提升社区共治能力,增进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数字赋能,运用社交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感知等技术手段应用于城市社区治理,不断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的智慧化和智能化。

探索“创新”——街道书记现场分享实践经验

  街道是城市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必须把街道党组织做强。本次沙龙也邀请到了来自罗湖、南山、龙华和盐田等区的街道党工委书记交流基层治理经验。“街道书记谈治理”环节,由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何莉主持。

罗湖区东晓街道:绘制“经纬图”破商业广场治理痛点

  如何把商业广场打造成一个集合党建、治理与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式党群服务平台?利用民生微实事项目建立一座包含珠宝、党建、亲子等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满足群众多样化阅读需求;打造融党建活动、学习提升、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钻石”暖蜂驿站,满足广场快递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罗湖区东晓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智介绍该街道在全市率先开展广场党建的试点情况。城市商业广场涉及驻区商户、消费顾客、党员职工、物业公司、广场周边居民以及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街道以IBC环球商务中心广场为试点,在业态复杂多元、人员密集流动的商业广场,通过发挥党建功能引领“跨界业态+产业全链条+商务楼宇”一体化融合发展,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效能,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单位、社区、楼宇、园区以及网格的区域化党建新模式。

  李智表示,面对人流密集、珠宝产业聚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且多样等特点,东晓街道党工委绘制IBC广场党建治理经纬图,设置“非属地党员”报到点和“广场先锋角”,成立骑手先锋队和安保治理队,构建“一核多元”的党群共治格局;绘制广场党建宣教纬线,打造广场党史文化墙及户外新时代大讲堂,打造党史宣传与教育的新空间;绘制广场党建服务经线,集合图书馆、暖蜂驿站、平急两用核酸检测点等服务设施于一体,构建开放式、集约化的党群服务新平台。

龙华区民治街道:“一社三会”机制搭多元化参与平台

  位于深圳五区交会处的龙华区民治街道,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深圳北站所在地,实际管理人口超过90万,人员结构多元、诉求多样、社区管理难度大。迎难而上、先行先试的民治街道书写的“答卷”,也为新兴城区的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多可参考、可推广的经验。去年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也是深圳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在沙龙现场,龙华区民治街道党工委书记廖文芳分享了近年来民治街道以党建“聚势”引领基层治理“增能”,强化基层治理创新,积极探索高密度城区治理路径的创新举措。“我们积极探索构建‘一社三会’工作机制,即居民议事会、专家参事会、党群共享会,搭建多层面、制度化的多元参与平台,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将社区治理由点到线到面逐步扩展,让居民群众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廖文芳说。在现场,他还介绍了民治街道通过优化服务载体、精细服务内容和创新服务机制等措施,让社区服务更好满足居民需求,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舒心、安心的港湾。

南山区南头街道:前海社区工作法“2.0”版促治理更精细

  近年来,南头前海社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总结提炼出“1+1+N”的前海社区工作法。该工作法于2018年12月成功入选全国10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是广东省上榜的6个社区之一。“我们今年又推出了前海社区工作法的2.0版本。基层社区治理要运用发展、全面、系统的思维进行精细治理,实现各区域各部门之间信息和资源的实时沟通和有效配合,同时注重推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南山区南头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健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交流了根据辖区实际,以党建引领提升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智慧化、社会化水平的具体实践探索。

  “我们在探索中突出建强服务组织,在前海社区的9个小区全覆盖建立了‘小区治理伙伴’,把业委会委员、物业骨干、小区自组织负责人拢起来,共同参与民生服务。”黄健表示,要注重突出构建服务机制,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理念,建立民意诉求收集、协商、解决、跟踪、反馈的闭环服务机制,通过“需求直通车-议事茶话会-事项专班制-进度通报单-办结告知信”等5个抓手,建立全周期问题解决路径;突出链接服务资源,既链接社区现有的学校、社会组织等丰富资源,还积极链接工商税务、法律等优质资源为居民服务;突出优化服务项目,根据不同类型居民需求,谋划确立特色服务项目,如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改造项目等,得到居民群众点赞。

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党建+网格”双网融合服务民生

  在老旧城区治理难的大背景下,怎么样通过党建工作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党建主要还是做人的工作。我们通过党建网格化将最广泛的力量和最优质的资源引导到社区治理来,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党工委书记汪斌分享了以党建工作“网格化”服务民生的创新经验。

  据介绍,沙头角街道在72个工作网格的基础上,搭建了32个党建工作网格,将街道干部、社区党委委员、“两代表一委员”等“编队入网”,街道处级干部担任党建网格长,实现街道与社区治理资源“碰头”。

  党建网格化的多年探索,让党组织链条从打通“最后一公里”精准到连接好“最后一百米”,真正受益的还是辖区居民。为40余户独居老人安装“安全黑科技”智慧烟感报警器,面向失能失智独居老人实施的“一碗暖汤”6大项居家康养服务……沙头角街道还以党建网格为出发点,印发相关制度文件,确立了“组织联建、民意联汇、矛盾联调、环境联治、旧改联促、应急联动、困难联帮”党建网格“七联机制”,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党建“引领、融入、保障”作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