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媒体聚焦

香蜜湖智库丨百年大党干部选拔的历史演进与逻辑脉络

发布时间:2021-06-2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作者 陈家喜 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来源|香蜜湖智库

图片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长为一个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和46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世界大党,风华正茂,正值青春,展现勃勃生机。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秘诀之一在于拥有一支坚定执行各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宏大干部队伍,以及有效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梳理百年大党干部选任制度演化的历史脉络,不难发现这四条基本经验:

       第一条经验是坚持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党管干部是党的执政权力的集中体现。“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时期,党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做法,可以看成党管干部的初步尝试。抗战时期,党加强干部集中统一的一元化领导,解放战争时期采用军事化方式大规模调动干部,进行军事斗争和解放区政权建设,可以看成是党管干部原则的具体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干部职务名称表和分部分级的干部管理体制,将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具体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体现为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自然也包括干部的选任权力,体现为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提名推荐、任用管理、调动交流以及监督罢免各级各类干部。党通过对干部的提名推荐和选拔任用,实现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以及对具体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第二条经验是突出政治素质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选拔标准。从党的百年历史上看,历来重视将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政治品德与工作才干作为选用干部的两条主要维度。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才德兼备和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标准,从而为党选拔优秀革命干部提供了重要遵循。新中国成立后,适应和平发展和大规模建设的战略任务,“又红又专”成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标尺,将能力要求和政治要求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初期,“干部四化”标准的提出可以看成是德才兼备标准的另一种表述,其中的“革命化”对应于“德”的要求,“知识化”“专业化”对应于“才”的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好干部”的提出也呼应了德才兼备的标准,其中“政治忠诚”“信念坚定”可以看成是政治素质的要求,“敢于担当”可以看成是专业能力的要求。作为百年大党的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素质的考察旨在确保干部队伍坚定维护党的执政地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政策;而对于专业能力的要求则确保干部队伍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担当精神,有能力实现不同阶段党的战略任务。

       第三条经验是强化民主选拔与绩效导向相结合的选拔机制。突出民主选拔和绩效导向,实现群众公认和注重实绩的有效结合,是百年大党干部选拔任用的优良传统。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引入广泛群众参与的选举制、委任制和聘任制,成为当时任用边区干部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现在就是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将他们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这里所说的群众公认就是指要坚持民主路线,让所选用的干部拥有较好的群众认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十分重视干部选任中的民主推荐环节,注重干部的担当作为精神,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作为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关注选人用人的公认度,群众对于干部选任过程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同时,通过工作实绩选拔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用人观,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组织氛围,从而有效地推进不同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四条经验是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1953年,中央出台文件要求大胆选用和培养新干部和年轻干部,同时要反对保守、反对论资排辈等错误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四化”路线的提出推动选拔任用年轻干部制度化发展。1992年、1995年、2000年连续印发培养年轻干部的文件、通知或者意见。2009年中央专门召开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会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更加注重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建设一支忠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取得伟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重视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

       (来源:香蜜湖智库)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