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媒体聚焦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陈家喜:准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旨内容

发布时间:2024-08-0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通过制度建设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和协调推进,有助于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通过制度建设还有助于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分为三大板块,15个部分,60条,擘画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从新时代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到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表明党推进改革的决心始终如一,也意味着改革的形势、内容、任务等发生重要变化。为了进一步准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旨内容,大体上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党的二十大确立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中全会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指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就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即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和开展,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全会报告中有多处体现。一方面,在战略部署上,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提出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战略安排与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相互衔接,形成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四个重点领域,均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等等。通过进一步深化这些重要领域改革,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局提供重要抓手。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推动下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改革的方向涉及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什么目标前进等根本性问题,决定着改革能否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的方向比作主轴问题,指出,“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紧紧围绕这一主轴展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党成立100年、2035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三个时间节点,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完成进度进行系统谋划和分步部署。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既表明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仍然沿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和主轴继续推进,展现了战略定力;同时也意味着进一步推进各项改革事业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复杂,需要更大的历史主动、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来推进改革,需要更强的改革精神。

图片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线是制度建设

  坚持制度建设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主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区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围绕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进行系统部署。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指出,“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我们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10多年来,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重申“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全会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七个方向制度框架,深化十四个重点领域制度机制改革。继续坚持制度建设为主线,一方面因为制度建设需要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进行适应性完善,持续填补制度空白,推进制度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和协调推进,有助于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通过制度建设还有助于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是人民至上理念在改革领域的具体体现,解决的是改革“为了谁”“依靠谁”这一重要问题。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人民群众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地位在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得到充分体现。除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重要原则之外,在总体要求部分提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分论部分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等部署,通过一些富有含金量的改革方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决定》稿起草重点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

  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离开了党的领导,改革就会偏离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导力量和领导地位。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仅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也强调“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先后召开72次会议,审议通过600多份改革文件,出台2000多项改革方案,重点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通过党中央对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再结合地方的主动创新,有助于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改革格局。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为全面性,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进行谋划,因此也自然包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各环节,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也决定着改革的进程和效果。因此,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而同步进行,不断推动党的领导制度、选人用人制度、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等优化完善,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者:陈家喜,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2024年08月06日,第A08版 

附件下载